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动态资讯>“广府俗文学文献”专题培训在广州图书馆举办
9月21日,由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与广州市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广府俗文学文献”专题培训以线上线下方式在广州图书馆举行,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等单位共66人参加。培训由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平清主持。
上午场是由广州大学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纪德君教授主讲,题目为《广府小说与近代社会文化的变革——以吴趼人的小说创作为中心》。纪教授从维新启蒙发生的时代背景、“小说界革命”兴起、维新派小说大家吴趼人、革命派小说旗手黄世仲、浪漫主义文学先驱苏曼殊、广府小说在近代社会的贡献与影响共六个方面来展开,指出在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小说家和追随孙中山的革命派小说家推动下,岭南特别是广府小说成为清末民初维新派、革命派寄托其政治主张、社会理想的最佳载体,在宣传维新改良、倡导民主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一面镜子;中国小说由此实现从古代向现代的变革,从而使广府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纪德君教授在授课
培训会现场
培训期间,与会人员就“粤语小说”等问题,与纪教授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
培训最后,刘平清主任做了总结,指出纪教授的讲授使我们对近代广府小说的价值和地位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海派小说”面前树立对广府小说的文化自信心。
下午场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静教授主讲,题目为《粤剧文献与粤剧研究——以民国报刊粤剧评论为例》。李教授围绕涉及粤剧的民国时期主要报刊,尤其是《国华报》《越华报》《广州民国日报》展开,介绍了粤剧评论的文体、作者及评论内容等,并将粤剧评论根据侧重评论对象的不同分为剧评、伶评,指出剧评出现对传统粤剧“提纲戏”写作的重要反思,意味着由戏班“开戏师爷”主导的“提纲戏”编剧开始转向了具有现代编剧特征的创作,最后指出粤剧评论文献具有见证粤剧艺术的现代转型、记录粤剧艺术理论生成史与相关文化的研究史料等三个方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