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动态资讯>屈大均与岭南知识的建构、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专题讲座举行

屈大均与岭南知识的建构、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专题讲座举行
作者: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6/9 14:58:35

6月7日,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专业继续教育基地2023年第三讲“屈大均与岭南知识的建构”和第四讲“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以《全粤诗》编纂为中心”专题讲座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举行。

“屈大均与岭南知识的建构”专题讲座在当天上午举行,主讲人为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高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左鹏军。其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近代文学、中国戏曲史、岭南文学与文化,相关科研成果颇为丰硕。

 

左鹏军教授

 

屈大均是“岭南三大家”之首,是岭南历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代表人物,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左鹏军教授从屈大均及其著作、《广东新语》的知识视野与知识建构、《广东新语》的诗性精神与思想寄托、屈大均的历史影响与岭南文化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讲述。指出屈大均中年以后至晚年,撰著《广东新语》,编选《广东文选》等,以及寄予并表现出来鲜明的思想观念、文化态度、遗民品格、诗性精神,是屈大均的自觉行动和主动选择,表现出明确而坚决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品格。这种思想立场和精神品格,在其部分诗词作品中也有着同样鲜明的反映。《广东新语》这部空前绝后的广东笔记著作,是屈大均在不得已情况下独立思想、自由意志、反抗个性、遗民意识的学术化表达,其特征可概括为:个人的而非官方的、有思想寄托的而非仅知识记录的、动荡鼎革之际的而非“盛世修史”的、有切肤之痛的而非闲情逸致的、“非正统”的而非“正统”的、超地方性的而非仅地方性的。

通过左鹏军教授的生动讲述,学员们认识到屈大均的著述对于广东文化知识谱系的自觉建构、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刻用意,对于中国博物、舆地、方志学术传统的继承,对于广东文化特色、文化精神的着意呈现,对于明清之际广东文化变迁的记实性反映和对于以广东文化为价值尺度、以儒家思想为正宗观念的取舍标准。

 

“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以《全粤诗》编纂为中心”专题讲座在当天下午举行,主讲人杨权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首席专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全粤诗》常务副主编、清代部分主编。他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秦汉史研究与岭南文献研究两个领域。

 

杨权教授

 

《全粤诗》编纂出版项目是截至目前为止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单个社科项目,被纳入为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工程、基础性工程之一。《全粤诗》汉代至明代部分收入诗家2421人的诗作6万多首,共797卷(分为26册)约800万字;清代部分收入诗家4667人的诗作约25万首,共3111卷(拟分为100册)约3000万字。

据杨权教授介绍,重大项目“岭南诗歌文献整理与诗派研究”由四个子课题构成,其中:子课题一“岭南诗歌作品全编”(《全粤诗》清代部分,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子课题二“粤诗人传记汇辑”、子课题三“岭南诗学著述全编”(即《全粤诗话》,将由中华书局出版)都属于文献整理板块,子课题四“岭南诗派研究”属于学术研究板块。子课题“岭南诗派研究”从区域文学研究的视角,以诗派的标准衡量了岭南诗坛的历史实际,认为岭南诗派是一个“非自觉”的“纵向型”诗歌流派,并以南园结社为中心,分阶段对该诗派活动的时代背景、诗人集群、主盟人物、创作成就、诗学理论、审美追求、代际传承及历史影响等做了多视角、多层次的观照,梳理了该诗派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地域特点与审美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