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广州大典》:一座城市的记忆

《广州大典》:一座城市的记忆
报道时间:2016-07-11
来源:羊城地铁报

  

 

 

篇幅最长的文献:  《皇清经解》一千四百零八卷 清阮元辑 清道光九年广东学海堂刻咸丰十年补刻本 17780页

 

 

 

篇幅最短的文献:  《黄竹子传》一卷 清吴兰修撰 清宣统间上海国学扶轮社铅印  香艳丛书本 1页

 

    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的“广府新语”活动,作为羊城学堂的一个系列人文社科讲座,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广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旨在讲好广州故事,提升文化认同。日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广州大典》编辑部副主任林子雄通过“广府新语”系列讲座,为市民翻开《广州大典》这套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回顾广府2200年的深厚文化。

  十年淬炼 成就史诗大典

  《广州大典》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策划组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主要负责整理编辑,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广州大典》的编纂工作自2005年4月30日正式启动,历经十年的努力,汇集上下两千年、4064种珍贵广州古籍文献,编成520册。2015年4月30日,《广州大典》由广州出版社全部出版。目前,《广州大典》二期的研究工作已经启动,将对民国时期广州文献、民国前海外广州文献的编纂进行研究。

  《广州大典》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共收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底本2791种、中山大学图书馆底本352种。其余为内地47家机构,港澳台地区6家机构,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14家图书馆,以及6位私人藏书家所珍藏底本。据林子雄介绍,《广州大典》以“不编、不选、不点、不校”的思路编辑,即不争文献的价值,不作人为的裁选。这种编辑方法,在目前已知的丛书中,绝无仅有,从而保持了广州文献的原生态。聚珍荟萃 延续岭南文脉

  《广州大典》项目立足广东,遍访中外,努力网罗海内外各种广州文献,将其融为一帙,化身千百,其搜罗之广泛,汇集之丰富,为以往历史之所罕见,堪称广东文献学史上的鸿篇巨制。

  其中,《史部》收录从汉代至清代,尤其是明清两代广州史学著作1178种,可谓珍本荟萃,系统反映了民国以前广州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广州史学发展演变的脉络。《经部》收录自晋代尤其是明清以来广州经学文献375种。《子部》收录自晋代至清代百余名广州学者及寓贤著述747种,内容包括儒释道、兵农医等等,地方特色鲜明,颇具史料价值。《集部》收辑广州古代诗文、词曲和文学评论等文献832种。《丛部》分综合性丛书和自著丛书两类,收入丛书37种。

  《广州大典》的整理出版可谓承前启后,倪俊明说,“《广州大典》继承了明清以来广东辑印乡邦文献的优良传统,通过古籍文献载体的更换与复制,使大批珍稀古籍文献变得为人所共知,为人所易得,为延续岭南文脉提供重要的载体,留下广州的‘根’和‘魂’。”

  读《广州大典》

  还原海丝原貌

  倪俊明介绍,《广州大典》中收录的4064种文献典籍,完整而系统地反映了广州这一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的变迁和发展,其中大量篇幅详实记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原貌,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文献支撑。

  《史部》收录的《广东通志》《粤海关志》《南海县志》等方志和游记,均详细记载了我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对外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历史。《子部》收录晋代至清朝百余名广州府学者著述,内容包罗万象,可谓古代广州的百科全书,更记载了伊斯兰教从海上传入的重要过程。

  《丛部》里的《海山仙馆丛书》收集了很多明清传教士如利玛窦、汤若望等写的几何学、天文地理和火器制造类的书籍,是清代人了解西方科学的重要平台,也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见证。《集部》里收纳的明清两代学者诗人的文集中,大量诗文谈及外商到广州经商及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外贸易的情况。

地址:广州市珠江东路4号广州图书馆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邮编:510623| 电话:(020)83836666|版权声明
字典快查:
  • 查询内容:
    可直接输入汉字、拼音查找汉字;
纪年换算:
  • 查询内容:
    根据选取的条件进行检索可实现朝代年号与公元纪年、干支与公元纪年之间的相互换算。